给商业航天松绑,为璀璨星空增添中国力量
发布日期:2019-03-22 浏览量:1128
商业航天在2019两会上引发热议,现在两会已经圆满结束,星空年代却不曾停止思考……
中国商业航天已破冰,相比国际仍存在差距
从2015商业航天在中国正式破冰,到现在也不过短短数年时间,与欧美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初步完成了从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这一完整产业链业态。当然,我国的商业航天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欧美商业航天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卫星产业是商业航天经济主要构成部分,卫星服务成为产业最主要驱动力。通信卫星运营与服务居价值链核心地带,也是行业利润最集聚的领域,因此发展最为活跃,其中卫星宽带业务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短短三年多时间,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的“从0到1”,但相较于国外如Space X、One Web这样第一梯队的商业航天公司而言,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中国航天产业总收入仅占全球份额的3%,面临的发展空间巨大,但继续发展主要有以下问题:
商业航天属于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势必要在这个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并且具有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有所作为。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可见党和国家对我国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航空航天列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商业航天前景广阔,腾飞有望
我国的商业航天虽然起步晚,但却具备后发先至、实现快速超越的基础。据《2018-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到2020年,我国航天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人民币。拥有政策和市场,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就有了腾飞的条件。《The SpaceReport 2018》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航天市场规模达到3835亿美元,其中80%为商业航天,商业航天行业规模未来预计可达数万亿美元。
成都“战队”联动,形成商业航天发展合力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其中不泛SpaceX、蓝色起源、一网等这样的欧美商业航天知名企业。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放眼国内,成都商业航天企业逐步形成联动,已经抢先加入到国际商业航天时代的攻城掠地战役中。
其中,成都星时代宇航在遥感卫星这一领域抢得先机,2018年成功发射“天府军融一号”和“成都高新一号”两颗试验卫星;而成都天奥航天则专注于商业航天测运控系统集成与服务,目前,正在建设“天奥商业航天测运控服务平台”。
四川星空年代作为首家走出国门的新型国际宽带卫星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则致力于构建一套覆盖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这和地区的高通量(Ka)宽带卫星网络系统。目前,在简阳市投资总额120亿的“一带一路”高通量(Ka)宽带卫星应用产业基地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也是国内首个高通量(Ka)宽带卫星应用基地,也是投资过百亿的高通量卫星应用基地。
星空年代通过国际创新合作模式,与国际国内主流卫星运营商进行技术与业务合作,目前与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泰国泰科大众有限公司、以色列spacecom、匈牙利国家发展部共同开展基于高通量(Ka)宽带卫星应用服务,计划首颗卫星有效载荷90Gbps,发射升空后将覆盖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及东南亚、中南半岛、日韩地区全境。预计通过3-5年时间采用3-5颗中国航天建造的卫星,逐步实现覆盖中亚、中东、非洲及欧洲部分地区。
美国商业航天发展拥有完整的“国家主导、民为军用、以军带民”的商业航天发展体系,商业航天公司与政府之间形成了正面的闭环反馈。而从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差异来看,随着商业航天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实施,航天体制改革将快速推进,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引入商业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将使民营企业有更多机会参与商业航天。星空年代相信,不久的将来,商业航天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科技创新、经济快速发展。